有机丝产品

云南陇川:做强做优蚕桑产业绘就边境小康画卷

时间: 2024-08-24 11:03:32 |   作者: 有机丝产品

  “我家的蚕棚,200平方米的有4个,100多平方米的有2个。每个棚子养蚕8张到16张,一季下来,收入还是很可观的!”又到岁末,在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把镇帮湾村委会,野油坝村民小组养蚕带头人何从正算起了养蚕的收益。

  野油坝村有20户85人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村民小组依托资源禀赋,走党建引领、绿色发展、联农带农的产业振兴之路,做强做优蚕桑产业,有16户农户栽种279.7亩蚕桑,成为陇川县蚕桑产业年收入超“百万元”和单户年收入超30万元的村小组。

  “党员示范带动,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。”在陇川县陇把镇帮湾村野油坝村民小组,这已成为共识。

  陇川县明确发展目标,由乡镇牵头、村两委与种桑农户签订《不挖毁桑园承诺书》《蚕茧不外流承诺书》,确保桑园“种1亩成1亩”。推行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种养大户+农户”发展模式,由企业统一提供种苗、技术指导、价格收购、分户承包,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。

  县里整合人员力量,抽调技术专班、乡镇蚕桑产业工作组、企业工作人员组成技术保障组,配齐基层技术人员,“一对一”联系指导蚕农,制定各阶段生产技术标准,做好新植桑园规划布局,提高老桑园亩产效益,推进蚕桑产业“小散弱”向“强集聚”转变。

  陇川县还按照“村干部带头、农村党员带动、农户踊跃参与、培育养蚕大户”的工作思路,着力培育一批大户、高产户。推行以奖代补政策,对种植5亩以上亩产120公斤的种桑养蚕示范户,每户给予3000元补助,种植20亩以上亩产100公斤的规模化种桑养蚕大户,每户给予1万元补助。养蚕大棚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,大于2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40元给予补助,种桑养蚕高质高效示范小组奖励10万元,激发周边农户种桑养蚕致富的内生动力,全村种桑养蚕户从3户发展到17户,桑园面积从最初的15亩发展到314亩。

  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壮大进程中,帮湾村野油坝村民小组规范蚕桑产业管理,坚持“建成一片、见效一片、收益一片”原则,全方面提升、拓展种桑养蚕技术水平和利益空间。

  村委会还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,整合乡村振兴和产业扶持资金,完善桑园水、电、路、网基础设施建设。制定年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,农户结合自己桑园面积、桑叶产量和家庭劳动力实际,改扩建蚕棚为两层饲养,做到棚闲人不闲,每个蚕棚每批养蚕数量增加80%以上,有效提升桑园产量和利用率。

  陇川县陇把镇还在“冬季桑园管理”和“优化养蚕模式”上下功夫,采取技术交流会、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、田间地头入户指导等方式,探索“一次多养”“多批次饲养”的科学高效养蚕模式,农户从每人每月每亩养2张蚕提高至4张蚕,月收入超8000元。

  在野油坝村,外出学习、农技人员“进村下田”活动是常态,形成“户户是专业户”“人人是技术员”。通过把杂交桑嫁接改良为嫁接桑,产量质量大幅度的提高,产桑效益从每亩1710元,增加到每亩4076元。2023年,全村生产鲜茧27.2吨,实现产值128.08万元,户均收入7.53万元,被评为陇川县“蚕桑高产典型村小组”。

  陇川县逐渐完备“政府+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利益联合机制,把农户、企业、合作社收益联结起来,将种桑养蚕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,党委、政府牵头,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挥优势,“政企农”协力发展,形成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格局。

  近期,帮湾村委会积极争取到项目资金700万元,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蚕茧收烘站出租给企业,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6万元,并带动就近村民50余人就业,让农户从“单个”向“集体”转变,企业从“输血式”向“造血式”转变,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公司盈利、农户增收、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共富局面。

  在野油坝村民小组,大家以小蚕共育基地为平台,加强农户种桑养蚕生产所有的环节的全程跟踪技术指导,由企业承担难度最大、风险最高的小蚕饲养风险,分段养蚕带动农户轻松入门,帮助农户大大降低生产投资和生产经营风险,实现风险分担、发展共享。

  同时,企业给农户赊垫种植桑园所需桑苗、小蚕、肥料、农膜、蚕房建设物资、蚕用药具、方格蔟等材料,待农户售茧后逐步扣回。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种桑农户100%签订长期稳定蚕茧购销合同,无条件按照等级收购农户蚕茧,畅通农户蚕茧销售经营渠道,破解农户缺市场、缺销路的难题,确保农户增产增收。2023年鲜茧收购中间价为每公斤46.5元,比上年增加了3.5元;桑园面积较去年增长22%,总产值较去年增长14%,蚕农户均收入较去年增长14%,群众增收明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