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
对话乡村振兴铜梁区大庙镇:新型桑蚕产业编织致富路

时间: 2024-07-22 12:41:46 |   作者: 产品中心

  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讯(记者 姜连贵 徐云卿)一棵小桑树,怎么带来大变化?

  7月14日,为记录我市乡村振兴发展历史,宣传挖掘乡村振兴典型案例,充分展示铜梁区“三农”工作及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,“对话乡村振兴”系列全媒体访谈活动采风组来到了铜梁区大庙镇,感受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。

  大庙镇是铜梁区栽桑养蚕第一大镇,蚕桑丝绸文化绵长久远。大庙镇党委书记陶方昆介绍,近年来,大庙镇围绕抢占科学技术创新高地、推动绿色循环发展、做优蚕桑系列新产品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四个方向,持续培育新型蚕桑产业。

  缕缕桑风,丝丝蚕韵。行走在大庙镇的道路上,最大的感受是四处都是成片的桑树。

  在大庙镇石兴村的一条公路旁,坐落着一栋普通的白色小土房。这里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,却蕴藏了一个“化茧成蝶”的致富故事。

  走进房子,67岁的李义芳正在检查着网格里的蚕茧。白白胖胖的蚕吃着桑叶,发出“沙沙”的声音。在它们周围,是一个个黄色的茧。李义芳看着布满网格的“黄金茧”,脸上挂起了笑容。

  李义芳是石兴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,40多年来,一直深耕于养蚕,不仅把自己的“养蚕事业”做大、做好,她还积极推广栽桑养蚕先进的技术,把科学修剪桑枝等技术传授给周围的村民们,带动全村乃至全镇的村民们养蚕。2010年,她获评为全国劳动模范。

  李义芳始终没停止在养蚕道路上的探索,在铜梁区老科技工作人员协会的指导下,她还尝试了饲养彩色茧。“这个是从西南大学引进的品种,这种彩色的茧制作成蚕丝,会有更好的柔韧性、吸湿性、透气性、保暖性。”李义芳摸着“黄金茧”说道。

  目前,李义芳自己种有20余亩的桑园,每季养蚕15张,全年养蚕量大约60张,产值达11万元。

  在大庙镇,像李义芳这样的养蚕能手还有很多。为提升产业规模优势,大庙镇锚定蚕桑特色产业,通过不断引进产业大户、鼓励散户,进一步巩固拓展产业优势。镇内在保存成片桑园988亩、“四边桑”682亩、成片果桑560余亩的基础上,新增标准化机收桑园约300亩,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2个,蚕桑家庭农场5个,培训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个。

  在大庙镇三品村的一片桑林里,掩映着铜梁桑枝高值利用科技小院。这里是由西南大学陈新平教授、刘芸教授领导的桑枝高值利用与乡村振兴项目团队所在地。

  该团队有着10多年的桑枝高值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积累,根据大庙镇桑枝桑园冬季闲置、废弃桑枝可再利用和种菌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,将技术带到大庙镇。“我们把废弃桑枝经过粉碎、发酵消毒等处理后,将其制作成菌棒,培育出多种桑枝食用菌。”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廖梦琳介绍道,“而菌渣也有大有用处,经过收集、堆肥,变成有机肥料,再生态还田,由此,达到绿色种植、绿色种养一体化。”

  为实现最新桑枝食用菌技术转换,大庙镇引导本地业主成立投资450余万元,建设桑枝菌生产基地,推动桑枝食用菌有机绿色生产、蚕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应用。目前已成功研发出全桑枝食(药)用菌品种17个,秸秆生料栽培及桑黄种植成功推广,同时将完成夏季桑枝食用菌(夏丰9号)及冬季桑枝食用菌(赤松茸)生产研发技术,示范基地年可生产菌棒30万个。

  近年来,大庙镇坚持科技赋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原则,积极引入高校参与产业发展共建,研发新技术赋能桑蚕产业链建设。除了陈新平教授、刘芸教授团队,大庙镇还引进了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团队,共建铜梁桑蚕科技小院和西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。

  夏庆友教授团队主要研究全龄饲料化养蚕技术,为将该技术推广应用,大庙镇已建成1500平方米新型蚕桑养殖专用房,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养蚕2000余张。

  蚕桑产业蓬勃发展,但是大庙镇并没有止步于此。依托第一产业,大庙镇延伸产业链,让蚕桑产业“接二连三”,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  在大庙镇电商体验中心内,桑葚酒、桑葚面、桑葚汁……蚕桑系列新产品琳琅满目。大庙镇引进重庆茁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,对桑葚等来加工,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,增加附加值,也打造了品牌。

  大庙镇结合“周末到铜梁”“一镇一主题”等活动,开展了桑葚采摘节,做亮“大庙桑葚”品牌,拓宽销售经营渠道。在第二届铜梁区桑葚采摘节期间,大庙镇组织农户开展特色产品售卖,其中鲜桑果销售2.963万斤,销售额26.72万元,其余农特产品销售额5.376万元,节会期间累计销售额32.096万元。

  同时,大庙镇打造了产教融合蚕桑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实现蚕桑产业与劳动教育、研学实践、乡村旅游融合,基地目前已完成建设,开放后预计年可接待研学、旅游20万余人次,促进农文商体旅教融合发展。

  目前,在发展蚕桑产业上,大庙镇硕果累累:大庙以桑蚕产业为主导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,“大庙桑葚”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铜梁桑蚕科技小院入选全国首批科技小院名单……接下来,大庙镇还将继续创新产业布局,着力培育经营主体、提升产业基地、延伸产业链条、做响农业品牌、促进农旅融合,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。

  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讯(记者 姜连贵 徐云卿)一棵小桑树,怎么带来大变化?

  7月14日,为记录我市乡村振兴发展历史,宣传挖掘乡村振兴典型案例,充分展示铜梁区“三农”工作及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,“对话乡村振兴”系列全媒体访谈活动采风组来到了铜梁区大庙镇,感受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。

  大庙镇是铜梁区栽桑养蚕第一大镇,蚕桑丝绸文化绵长久远。大庙镇党委书记陶方昆介绍,近年来,大庙镇围绕抢占科学技术创新高地、推动绿色循环发展、做优蚕桑系列新产品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四个方向,持续培育新型蚕桑产业。

  缕缕桑风,丝丝蚕韵。行走在大庙镇的道路上,最大的感受是四处都是成片的桑树。

  在大庙镇石兴村的一条公路旁,坐落着一栋普通的白色小土房。这里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,却蕴藏了一个“化茧成蝶”的致富故事。

  走进房子,67岁的李义芳正在检查着网格里的蚕茧。白白胖胖的蚕吃着桑叶,发出“沙沙”的声音。在它们周围,是一个个黄色的茧。李义芳看着布满网格的“黄金茧”,脸上挂起了笑容。

  李义芳是石兴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,40多年来,一直深耕于养蚕,不仅把自己的“养蚕事业”做大、做好,她还积极推广栽桑养蚕先进的技术,把科学修剪桑枝等技术传授给周围的村民们,带动全村乃至全镇的村民们养蚕。2010年,她获评为全国劳动模范。

  李义芳始终没停止在养蚕道路上的探索,在铜梁区老科技工作人员协会的指导下,她还尝试了饲养彩色茧。“这个是从西南大学引进的品种,这种彩色的茧制作成蚕丝,会有更好的柔韧性、吸湿性、透气性、保暖性。”李义芳摸着“黄金茧”说道。

  目前,李义芳自己种有20余亩的桑园,每季养蚕15张,全年养蚕量大约60张,产值达11万元。

  在大庙镇,像李义芳这样的养蚕能手还有很多。为提升产业规模优势,大庙镇锚定蚕桑特色产业,通过不断引进产业大户、鼓励散户,进一步巩固拓展产业优势。镇内在保存成片桑园988亩、“四边桑”682亩、成片果桑560余亩的基础上,新增标准化机收桑园约300亩,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2个,蚕桑家庭农场5个,培训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个。

  在大庙镇三品村的一片桑林里,掩映着铜梁桑枝高值利用科技小院。这里是由西南大学陈新平教授、刘芸教授领导的桑枝高值利用与乡村振兴项目团队所在地。

  该团队有着10多年的桑枝高值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积累,根据大庙镇桑枝桑园冬季闲置、废弃桑枝可再利用和种菌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,将技术带到大庙镇。“我们把废弃桑枝经过粉碎、发酵消毒等处理后,将其制作成菌棒,培育出多种桑枝食用菌。”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廖梦琳介绍道,“而菌渣也有大有用处,经过收集、堆肥,变成有机肥料,再生态还田,由此,达到绿色种植、绿色种养一体化。”

  为实现最新桑枝食用菌技术转换,大庙镇引导本地业主成立投资450余万元,建设桑枝菌生产基地,推动桑枝食用菌有机绿色生产、蚕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应用。目前已成功研发出全桑枝食(药)用菌品种17个,秸秆生料栽培及桑黄种植成功推广,同时将完成夏季桑枝食用菌(夏丰9号)及冬季桑枝食用菌(赤松茸)生产研发技术,示范基地年可生产菌棒30万个。

  近年来,大庙镇坚持科技赋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原则,积极引入高校参与产业发展共建,研发新技术赋能桑蚕产业链建设。除了陈新平教授、刘芸教授团队,大庙镇还引进了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团队,共建铜梁桑蚕科技小院和西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。

  夏庆友教授团队主要研究全龄饲料化养蚕技术,为将该技术推广应用,大庙镇已建成1500平方米新型蚕桑养殖专用房,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养蚕2000余张。

  蚕桑产业蓬勃发展,但是大庙镇并没有止步于此。依托第一产业,大庙镇延伸产业链,让蚕桑产业“接二连三”,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  在大庙镇电商体验中心内,桑葚酒、桑葚面、桑葚汁……蚕桑系列新产品琳琅满目。大庙镇引进重庆茁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,对桑葚等来加工,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,增加附加值,也打造了品牌。

  大庙镇结合“周末到铜梁”“一镇一主题”等活动,开展了桑葚采摘节,做亮“大庙桑葚”品牌,拓宽销售经营渠道。在第二届铜梁区桑葚采摘节期间,大庙镇组织农户开展特色产品售卖,其中鲜桑果销售2.963万斤,销售额26.72万元,其余农特产品销售额5.376万元,节会期间累计销售额32.096万元。

  同时,大庙镇打造了产教融合蚕桑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实现蚕桑产业与劳动教育、研学实践、乡村旅游融合,基地目前已完成建设,开放后预计年可接待研学、旅游20万余人次,促进农文商体旅教融合发展。

  目前,在发展蚕桑产业上,大庙镇硕果累累:大庙以桑蚕产业为主导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,“大庙桑葚”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铜梁桑蚕科技小院入选全国首批科技小院名单……接下来,大庙镇还将继续创新产业布局,着力培育经营主体、提升产业基地、延伸产业链条、做响农业品牌、促进农旅融合,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。

  亲爱的用户,“重庆”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“新重庆”客户端。为不影响后续使用,请扫描上方二维码,及时下载新版本。更优质的内容,更便捷的体验,我们在“新重庆”等你!

 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,在网络上使用、发布、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或“来源:华龙网-重庆XX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
  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的作品,系由本网自行采编,版权属华龙网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
 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、名称、水印的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。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,联系邮箱:。

  附: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: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